|

顿悟就是突然之间明白很多道理,突然之间明白就是说,突然之间在很多因素的促使下能够明白某一件事情,叫顿悟。
渐悟,就是慢慢地明白,慢慢明白之后呢,他就会越来越明白。 “取相凡夫,随宜为说”。 什么意思呢? 取,就是看。相,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和表象。
“取相凡夫”,也就是说,当你这个人就看人做任何事情表面现象的时候,实际上,你就是一个凡夫。
“取相凡夫”就是说,如果是菩萨的话,他不会去看一个人的表相来判断一个人,而是根据这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来断定这个人。 “随意为说”就是说,因为你是取相而为的一个凡夫,所以,你对某一些事情是随着它这个事情的发展在做的,那么实际上就是顺着这个业力在走。
“心无形相”,心中要没有形相。
就是说,你的心中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概念。 学佛的人,不应该把一个形的东西和一个相的东西放在你的心里,用现代话讲,就是不要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思维,要将这个思维慢慢来改变,不是固定的,是你慢慢学佛学法能够感应的。
你的心如果没有这个形和你的相之后,你就是微妙色身。
“微妙”是什么?妙法。“微”是什么?非常非常细致的,能够让你感到的,这个“微”字在佛法中讲是触摸,触摸非常奇妙的色身。 无相即是实相。
如果你看人、看事情,我对他没有意见,我对他没有概念,我对他没有任何的想法,叫无相,就是我对他没有一个印象。
众生都是在微妙的大千世界当中在运作、在成长,如果你没有了相,就是我对这个人没有看法,实际上,你就是实实在在的相,那就是说,你对这个人没有看法,反而这个就是你实实在在的相。
被别人看空的人,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,才是触动你们本性的人。
触动本性是什么? 就是触动了你们的灵魂,那么灵魂在哪里呢? 灵魂实际上和佛性是连在一起的。 实相体空。
当你看到一个事物的本性的时候,看到实实在在的相的时候,实际上你就看空了。
体空,就是说没有了,并不一定指身体,灵魂看空了也叫体空。
“唤作虚空无边身”。
“唤作”就是称为,“虚空”就是空的东西,我们的本性是一个空性的东西,我们的本性是无量无边的。 当你自己触摸到你的灵魂,触摸到你的精神境界的时候,你所拥有的这个善良的本性、佛性是虚空的,但是又是无边无际的。
万行庄严,就是代表学佛人必须拥有庄严的思维、庄严的品行,因为人庄严、心庄严,才能灭除心中的贪瞋痴慢疑。
八万威仪,其实就是让我们懂得出家人的戒律,使佛法变得更加庄严。
威仪也是来自于本性本德。
万行之本,就是你不管做什么事情,你善良的本性功德身,会使众生都能够感受到你的威仪德性。
万行之本,就是道德和外观的庄严,也就是外观的法相。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