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开悟是什么? 就是明白,做什么事情都不明白,这个人就叫不开悟。
不能为名为利来学佛。
一个人一旦为名为利来学佛,这个人就属于不开悟。 我们学佛人要将佛理和实践、实修合二为一,就是说,你学的佛法一定要在行为当中、在思维当中体现出来。
你今天看了再多的佛教书,你做出来的事情不像菩萨,那你的这些佛教书就是白看了。
如果你今天做的行为不像佛,不像菩萨,那你就是没有做好、没有学好佛理。
所以,要将佛法的理论和实践融入到你的心中,两个都到了你的心中,你才能开悟。 佛理是自我印证的依据。
也就是说,你学了佛法之后,你要用在自己的心里。
学佛不是单单将佛的知识的积累,如果单单是学佛的知识的积累,那大不了这个人是佛学家,这个人是哲学家,这个人是佛学院毕业的。 实修,实际上是得到佛力的加持,自我了悟。
什么叫实修呢? 就是实实在在地修,不是假的。
你了悟了,你明白了这个道理,你开悟了,实际上,你就是一种提升。 不要去争,不要去斗,争斗永无止境,只有化解才会解决问题。
实实在在地生活,不跟人家去争,不跟人家去吵,你的境界就提升了,因为人的境界提升之后就会产生理解。
理解是什么? 理解万岁,当你对对方理解的时候,你的佛性就无所不在了。 不理解、不了解,你就不懂得佛性;不懂得佛性的人,是没有慈悲心的。
我们本性当中最伟大的一个元素,就是慈悲。
什么叫佛在心中啊? 因为佛就是最慈悲的,你说佛在你心中,而你做出来的事情全部都是不慈悲的,你说你怎么能够得到佛性和理解佛性呢? 要理解佛性无所不在啊。你不信佛,那么你的佛性在哪里呢?
你首先要相信佛的存在,这样你信佛,你就有佛性。
人必须要有良心,才能做事情,人必须要有慈悲心,才能分析事物。
当一个人想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,如果他没有慈悲心,他是不能分析任何事情的。
当你们在讲一个事情的时候,你们先想一想,你慈悲了吗?
每个人的佛性是你信也存在,你不信也存在,这就叫无得无失。
我们没有损失什么,我们本来就有的,无得亦无失,我们没有得到,我们也没有失去什么。 生命的终点是永恒的。
当这个人肉身死了但他的灵魂其实没有死,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,这就叫永恒。
人活着,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像死人一样,很多人活着永远被人家爱戴,死后还被人家爱戴,这个人的生命就在延续,就是永恒的。
两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,为什么今天还被人家赞颂着?他流传下来的经典还被大家广泛学习着?
因为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,所以,他的生命是永恒的。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