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4674|回复: 0

【精彩開示】不以自我的见闻觉知判断善恶

[复制链接]

1299

主题

1299

帖子

5万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4075
发表于 2021-6-26 13:53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智慧

人生

佛法人生

不以自我的

见闻觉知判断善恶



【点击全屏观看更法喜】




原文节选


我们今天学佛,如果拼命地去执著于为自己的家人、孩子去修,去帮他们解脱,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佛精进和基础的基本建设,他就会慢慢地觉得,自己会对这些家庭的事情越来越执著;然后等到不能解决,他就觉得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是恶的。所以,我们人不应该在一条道路上,认为自己都是做得对的。我们人更不应该在自己没有涉及的一些领域当中偏执佛教的理论,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,冥冥众生当中,把自己都搞得有点像偏掉一样,对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,不以众生为中心。这个世界本来都没有,连“我”都没有的,后来才会慢慢地生出这个“我”来。不管什么事情,实际上能够真正地不执著,就是放得下,想开了就是开悟。


连善恶本来都是因果的一种,因为当你得到果的时候,你感觉你做得对了;但是当你种下了恶因,得到恶果的时候,你想“我做得对的,为什么会得到这种恶果”,就会偏执于这个世界的不公正。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,才会产生一种对抗的情绪,有一种扭曲的和放不下的感觉才会在心灵当中出来。所以因和果,善和恶,并不代表好和坏。我经常讲,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,不管别人吃得死活,这也是个好医生吗?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,这个世界的一切必须要正思维,这个世界的一切可能正在按照你所不能想象的轨道在进行着,所以你根本不能用自己认为的、对人间你理解的这些知识和原理,来辩论和验证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。


所以,长期积累的意识和发泄,这就是你的执著。长期积累的意识,实际上很多的恶意识已经成为你的业障了。師父经常跟你们讲,爆发业障、激活,和爆发成为灵性,实际上都是一种执著点。所以人要去除执著,首先要学习;第二,要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,要多听别人讲,多听高僧大德,来理解这个事物。希望你们趁自己还明白的时候,好好地学佛;当你们迷惑人生的时候,你们赶紧要忏悔。 師父经常跟你们讲,实际上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,就能理解别人。


理解菩萨,你就能真正地对菩萨所有的智慧……你会和佛的光合在一起,所以就叫生明、生光、生慧——心中生出明白的人生道理,生出佛的光芒,生出佛的智慧。智慧靠什么生出来的?不是靠你在人间乱闯乱跑、撞得头破血流而总结的经验出来的,而是靠着你不断地修心、念经,不断地寻找一种自身的本性,或者早已存在于我们内心而被我们遗失的本性,你才能找到这个智慧。 


--BHFFGB 160428



拓展延伸


善恶即是因果,因为一个人执着于善,他会有善果,执着于恶,他会有恶果。其实善和恶都是执着,因为你执着于善过头了,你说你做很善良的事情,但是你过头了,过分了,实际上这件事情已经走偏差了。比如说你这个人太好了,好得已经有过头的意思,我一定要怎样,我如果不能做成这件事情,我怎样怎样,实际上这已经把事情做过分了。


中国讲中庸之道,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得开,不能拥有执着,我们要拥有善良。今天善和恶怎么样到我们生活当中的?是因为你过去做的善和恶,所以很多人说我为什么没有好报,我对他这么好,从道理上讲你对他很好,为什么他对你不好呢?你不是种的因是好的吗?为什么他对你不好呢?那你就需要懂得三世因果,这不是今世的问题了,是上辈子。你想想你怎么会对他好的?你不是无缘无故的对他好啊,你是有道理的对他好,想得到他什么东西或者想得到他什么帮助,或者某一个利益所在,你对他好了,但是他没有对你好,这种因就不是绝对的,是相对的。


绝对是什么?今天你无缘无故的大慈,叫无缘大慈,去帮助别人,人家感恩你,那你一定会有善报。如果你今天做了很多恶的事情,你已经种下这个恶因了,等着你的就是恶果到来。看看你今天所受的,那就是你过去的恶,所以不要去责怪今天的不公平,多去看一看三世因果,要知前世因,今世受者是。要知来时果,今世做者是。要懂得我们要想未来变得越来越好,必须从今天就要开始好好地修心学佛。


--善恶即是因果 151112


XLFM法界心



更多精彩内容

學佛入门>>佛法人生

专题汇总








他可以救您的


















音文|佛法人生





编辑排版如有不如理不如法

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、请护法菩萨慈悲原谅
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8 21:37 , Processed in 0.07309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