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【点击全屏观看更法喜】
原文节选
学佛人,佛就在我们心中,如果你不肯学,不肯挖掘——念经、放生、许愿,佛性就在你身上,你也找不到观世音菩萨;佛陀就在你边上,你的人生也不会如意。为别人想就是慈悲心,一个人经常为别人想,就在庇荫自己。现代人每天为自己想,非常自私,最后伤害的也是自己。有一对夫妻,非常小气,从小培养儿子也是自私小气,儿子长大之后娶了媳妇,和父母整天小气,而且还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帮着媳妇整天欺负父母亲,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父母,拼命气他们,自私到极点,最后父母气病倒了。如今学佛才知道,自私不会产生慈悲,种恶不会产生善果,学佛人永远要为别人想,就叫善良。伟大的佛陀视众生之痛犹如吾痛,众生开悟的根扎在众生当中,一个人一生想修成佛性、慈悲成佛,就是要从救度众生开始。
从前有一个大财主,他老年得子,只是这孩子从来是只会笑,不会哭。老财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哭,只是为了证明这个孩子脑子没什么问题。正好碰到一个云游的高僧路过家里,财主抱着孩子给高僧诊断。孩子不认生,冲高僧嘻嘻直笑。财主上前,心痛地咬咬牙,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,孩子皱皱眉头,随即平静了,一声不哭。财主冲高僧一摊手:“高僧,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?”高僧不说话,顺手从桌上的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,在小孩儿面前一晃。小孩儿想了想,伸手接过了葡萄,并微微一笑。财主在边上解释:“儿子从小就不喜欢吃香蕉。”高僧点点头:“知取舍,智商没有问题。”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,孩子不悲亦不哭。“您看,失去却不悲不哭,不会是前世高僧的转世吧?我这万贯家财还指望他继承呢,我可不想让他出家。您给想想办法吧。”
高僧沉思片刻,端起桌上的果盘,说:“跟我来!”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,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。高僧看看孩子,再看看果盘,果盘里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。于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到身边,分给每人一根香蕉。三个小孩儿接过来,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。这时候,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,大声叫起来。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:“儿子,葡萄才是你最喜欢吃的,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啊!”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,气急败坏地往地上扔,仍是伸手要香蕉。但是三个孩子已经吃完了,拿着香蕉皮冲着财主儿子逗他笑。这时,财主的儿子突然“哇”地一声哭了,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。财主非常高兴:“我儿子会哭了!”但是他又不解地问禅师:“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,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?”高僧微微一笑说道:“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,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,而是因为看到别人得到了。”因为人的嫉妒心和欲望犹如一个动物一样,不管猎人在人间布下天罗地网,为了自身利益情愿掉入陷阱,痛苦地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。要记住,该你有的就是你的,不该你有的就不是你的,一切随缘,这就是佛法。
2017-04-23 印尼 雅加达
拓展延伸
命运就在轮回中,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,我们要想通,有时候烦恼要学会放下,其实在心中没有任何能得到物质上的圆满,唯一的圆满是心态和心智的圆满,你觉得满足了、可以了,就是圆满,并不代表这件事情一定要圆满。就如开一个party,如果你觉得今晚大家都开心,你就满足了,就可以了,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开心。你对社会的认知发生变化,当你知道没有一件事情是圆满之后,你的心没有罣碍,你的心就会放下。
就像很多人找男女朋友一样,我今天追求的是你的善良,我愿意嫁给你,你难看一点、钱少一点,没关系;或者我嫁给你因为你财产比较多,不管你智商差一点、难看一点……你总有一个追求,这是使你心中圆满的东西。如果你没有认知,你认为社会上有对有错,你把它认为这是唯一你能够认为的见解,就会把错误的见解往恶处去想,也就是说,你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好的,你天天去想它怎么恶怎么不好,就犹如很多妻子认为自己的先生其他都很好,就有一样非常不好,整天什么都不当回事儿,天天往恶处想,就会把他的善良也往恶处想,你的心中就永远不会觉得满足和圆满,你的意念在心理学上讲就产生了心理缺陷。
学佛人要明白,什么样的境界修成什么佛果,什么样的身份在人间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。学佛人只能做菩萨的事情,与人为善,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,舍弃人间的烦恼,学会接受烦恼,用菩提消除烦恼,你的心才会得到满足。
2018年6月17日布里斯本
XLFM法界心

编辑排版如有不如理不如法
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、请护法菩萨慈悲原谅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