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节选
我们经常要讲的,人必须时刻要想到我们今生所遭遇的所有一切,如意或者不如意,都是对我们学佛人的一种考验,都是无始劫以来自己曾经造业所感。想一想今天的苦,不就是上辈子的业吗?今世的甜,不就是上辈子的善业所感吗?所以在人间,当灾难和困难发生的时候,我们要学会无怨无悔地去接受它。首先,我们能够接受它,应该懂得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,你今生的苦、你今生的快乐,就是你上辈子的因,所以犹如一座大山。它怎么会成为大山的?它是长年累积的,那种堆上去的泥土、石子,自己堆上去的一座山——业障山,它阻碍着我们在人间修行修心。学会接受这些业障和山的存在,业障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我们学佛人要想办法把这座山慢慢地挖掉。要挖掉它,首先要在心里承认它,要有挖空这座业山的一天,要有信心。你说谁没有业障?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心中有自闭症,有一种惭愧感,看见别人总是觉得人格比人家低,为什么?他有业障啊,他的业障堆着他,觉得看见别人就丢脸,这个不能接受考验,那个不能接受考验,碰到这个人间的情感时,碰到人间的境界时,马上就乱了方寸。
这就是師 父告诉你们的,要承认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业障。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人,不要看他们多么地有名有财有运,他们的前世,你只要想到、看到他们的前世跟我们一样,在造着善业和恶业,你就知道今生了。所以没什么稀奇,只要你今世好好地修心,好好地种善业,你来世可以跟他们一样,你这样不就消除了你内心的恐怖和恐惧吗?有什么面子的?每个人都是一样。最可怕的就是,很多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业,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业障,总觉得别人是错的,自己是对的,那就是业上加业。所以从无始无明以来,他非但不去发现自己的业障、去挖掉自己的烦恼,反而在自己的业山上堆积更多的共业或者众业,或者自己的业障,得不偿失。就像很多人一样,越得不到越要闹,越闹越得不到,越得不到越要闹……这样不断地在业障当中接受着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能接受的理念,去挖掘人生苦难中的苦难,去堆积不应该拥有的业障,这就是业重如山。
---白视频 93&94集
扩展延伸
问:師父在《佛言偈语》第一册中讲到:“须弥山中尽宝藏,业障山中寻本源,悟性之中空无定,虚空之中亦太虚。”请師父开示。
答:须弥山中有佛的宝藏。和须弥山形成对比,我们在人间是业障山,我们做了很多业障。要从业障中寻找自己的本源、佛缘。本源是指最原始的佛性。人在悟性中一会儿迷,一会儿失,在空的当中含有没有定性的东西,一会儿空了,一会又想通了,想通就是空,想不通就不空。如果是真的实实在在在虚空中了,才是进入了太虚。太虚是另外一个虚空世界了。
---來信解答--323
XLFM法界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