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守 戒有两种。一种是止持;还有一种叫作持
首先跟你们讲,任何一个人持戒很重要的。守 戒有两种。一种是止持,止持属于自利的,一个人能自己守 戒的话,对自己帮助很大,属于小乘。
还有一种叫作持。作持是什么?就是你必须要去做,你自己要做、把持住自己——守 戒,你还要帮助别人,属于利他。
比方说,今天看见一个人病倒了,或者这个人摔伤了,或者这个人有什么不好,你如果作为止持,“我修自己,我自己管住自己”,那么这个就没错,就是说“我不动别人因果”,各人种因各人得。你今天伤害自己了,或者你做错什么事情了,我修我的,我不动你因 果,那么就是小乘——修自己,把自己管好。
作持,就是必须要有所作为,必须要去帮助别人。如果看见别人在堕落,或者看见别人在做不好的事情,你不能不管,叫作持——这个守 戒就是说如果你不管,你就是犯戒了。
如果看见一个人做坏事,你不管,你犯戒了,这就叫“作持”。所以学 佛的人不但要管好自己,还要管别人,真的不容易。
很多人说“等我修好了再去管别人”,他这辈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,不可能这辈子能修好再去管别人,很难的;要靠自己的功 德,功 德越大,就会受到菩 萨的护念、照顾。
新G 36 《苦乐一如 动静一如》
3、台-长谈自己如何守戒
【问】师 父,您说过自己的戒 律比和尚还要严格,就是比出家的人还要严格。也说过“实际上师 父跟你们一样,没有什么特别的,讲老实话,就是严于律己”。所以很好奇,您除了“五戒”,还有哪些戒 律,好让我们更好地向师 父学习、实践呢?
【答】“五戒”只不过是戒什么?戒酒、戒杀生、戒邪淫、戒两舌……这五戒其实做人都应该戒的。做一个人的话,你应该偷东西吗?你能够杀人、杀生吗?你能邪淫吗?你能偷盗吗?这个很容易做到的。
“两舌”,不应该搬话,这个都应该做到的,其实这是一个做人基本的原则。但是你真的往上讲的话,其实最难戒的,比法师他们戒得还厉害,师 父连脑子里都不敢想啊。就是说有的人虽然行为上戒了这些东西,但是脑子里在想,师 父是连脑子里都不能让自己想的。
比方说,你有贪心的话,“贪瞋痴慢疑”全部要戒掉的,这个是很难的。你说说看,现在的人贪心去得掉吗?就算你没有“杀盗淫妄酒”,那你这个“贪瞋痴慢疑”呢?你戒得掉吗?很难戒掉的。你说“我脑子里没贪心”?动不动就贪心啊!连这个都要戒掉。
比方说,人家说“给台 长弄一个奖”,“我不要不要,尽量不要,尽量不要”,就这样。不为人间,只要对人间、对佛、对众生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去做。
给你个名,挂一个荣誉什么,“不要,不要,不要”,无所谓的,这些东西只会给自己找了更多的麻烦。挂名你不做事,人家更要骂你的,所以还是不要挂名好,就这个道理。
突然之间看见一个什么事情怎么样怎么样,马上想:不应该我们做的,不应该我们得的,不要去得。人家跑过来说,“卢-台-长,您这个名字,我想再怎么怎么做点什么什么……我可以给你……你可以借给我这个名字用,像人家登记什么名字一样,我们可以开什么连锁的……” “不可以,不可以,不做生意的”。
你不能贪,不能恨,师父有时候看见很多孩子不好好修,我心里会稍微有些芥蒂,但是菩 萨……学 佛的人像师 父这种严格要求,马上不能恨,看看他们众生很可怜,你说你去恨他们干嘛?这些都是孩子嘛,这些都是没有方向、不知道在人间应该做什么、迷失方向的众生啊,所以要尽量教育他们。
WD 20160228
4、慧命真实不虚,如不开悟当下,人生昙花一现。须严守 戒 律,精进向善,抓住一世为人的机会,消业 障,积资粮,增功德。
慧命真实不虚,如不开悟当下,人生昙花一现。须严守戒 律,精进向善,抓住一世为人的机会,消 业 障,积资粮,增功 德。
师 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0301《静观世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