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念经和“戒定慧”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智慧?
【问】我们知道念经可以开智慧,还有通过“戒定慧”来开智慧,这两种哪个更有益于开智慧呢?
【答】当然“戒定慧”了。“戒定”之后开智慧比较快。因为你知道什么可以做、什么不能做,你会定得下来;心定得下来,智慧就出来了。念经是靠菩 萨给你点智慧,但是如果你戒不掉,你就算念了经了,菩 萨也没有办法给你智慧的(有时候,比如说想不通一件事情,念很多遍《心经》只是当时帮我们开智慧而已,是吧?)对,当时不一定开得通的。
举个简单例子,很多人念了《心经》之后想起来“哎,我听听卢 台 長《白.話.佛.法》吧”,一听,实际上就是菩 萨给他开智慧,就让他多听听师 父的《白.話.佛.法》。
因为念经不是直接能够让你马上想通的,是让你通过一个关系,就像观 世 音 菩 萨 慈悲我们,帮我们找到个好医生看病,病就看好了一样。
WD 20160327
3、智慧怎么来的?因为你的境界是无上的
真正地把自己和众生融为一体,人伤我痛,“他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,他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”,这样才能救人,这样才能证得无上菩提。
智慧怎么来的?因为你的境界是无上的。没有顶的叫“无上”,“菩提”就是你的慈悲心和智慧。悲智双修,悲智双运,所以有慈悲心的人一定有智慧,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慈悲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的悟性。
新B 111 《悟性的解脱》
4、多方面修心才能长智慧
师 父语:学 佛人要谦虚,谦虚生智慧,骄傲长愚痴。智慧是什么?智慧,就是有很多方面才会长成智慧。
首先要恭敬,有恭敬心长智慧;还有要懂得,结善缘心也能长智慧;谦卑心长智慧;忍辱心长智慧。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,他有很多“心”一起来的。
ZH 20170728
5、慈悲本身就包含有智慧,一个有智慧的人,他一定会很慈悲
心如果有慈悲的话,这个人会产生智慧。为什么一个人越是慈悲越是拥有智慧呢?其实慈悲本身就包含有智慧,一个有智慧的人,他一定会很慈悲。
所以,在智慧与慈悲心中,它的平衡能够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东西,这就是佛 法界经常讲的“悲智双运”。
因为你慈悲了,你会有智慧,有了智慧的人,就会慈悲,慈悲和智慧可以相互促进。这是两千多年前佛 陀就在讲的佛 法的经典,师 父不过是浓缩一下告诉你们。
一个今天很慈悲的人,他的心就有智慧,那么有智慧的人,他就会可怜别人、同情别人、原谅别人。
学 佛人身心合一,能够拥有慈悲、智慧,就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平衡感,这种平衡感会让你觉得自己度好了,也要去度别人,这就叫智慧,这就叫自度度他。
B11-1 《悲智双运 烦事无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