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80
1382
5122
管理员
第十一册
11
道德篇
有德之人——无心;
有心之人——无德。
(此心指人间私心)
“道德”是建立在
为众生利益考虑的基础上。
能了知世间一切智慧,
你就是拥有了般若智慧。
学佛要理解“似相非相”。
任何事物发展,
表面都有一个相的存在。
实际上,此相是空无之相。
空无之相,即非本相,
乃人间物质表相也。
长存善念,常乐我净。
不造恶业,不受报应。
放生念经,勤种善因。
吃斋念佛,平安心静。
戒杀生,
是每个学佛人最基本的道德质量。
12
成圣成佛
知难而进者,为圣者;
知难而退者,为愚者;
知菩提者,为智者。
吃苦就是消业,
消业不再造业,乃圣者。
任何的因都会有果,
所以谨慎自己的因,
就是防止果报的我。
在因上,可以积累无量的福慧功德;
在果上,只能承受无量的业障果报。
修成正觉,
乃佛家之本,修行人之觉悟;
修成正道,
乃学佛人之所须担当的责任。
用佛法降伏自心,消除贪瞋痴慢疑,
才能真正成为佛道之妙法圣人。
甚深微妙法 就是知因懂果。
能放下万缘,
就是甚深法;
能解脱烦恼,
就是微妙法。
13
佛 缘
“杂念”像说谎,一丝“杂念”,
需要无数个“正思维”
来转移和抹去它。
“说谎”,需要无数个
“妄语”和“解释”来掩盖它。
当人在追求太多物质时,
八识田中的佛性会流失。
无私地奉献,完美的回报;
纯洁地付出,完美的果报。
行善而不住善,
弘法而不住法,
布施而不着相。
长此以往,
就会破“执着”与“我相”。
心中有善,善行善念,
净心行善,实乃真修。
主宰自己生命的,是你的意念;
主宰你的命运的,是你的慧命。
常思己过,佛缘在。
常乐我净,慈悲在。
常存善念,佛心在。
常行慈悲,佛根在。
14
智慧圆满
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
少杀生,多放生,功德圆满。
忍耐并不代表你的懦弱,
反而显示出你的修养。
美满并不代表着幸福,
自私自利得到的美满,
那是不圆满的幸福。
人间的美满,五浊浸染不圆满;
人间的幸福,因为没有大圆满。
知无常,懂佛理。
只有在精神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圆满,
在物质上你永远达不到圆满。
放下偏执去我相,
自度度他佛法扬。
远离五欲离四相,
无欲如水寿无疆。
15
五蕴自明
反观自照五蕴心,
常忏常悔慈悲心。
世间无事是正等,
世上无欲是正觉。
争斗只会刺激你心中的伤痕,
只会给你带来痛苦的后遗症。
宁静是补药,可以弥补人类的痛苦;
智慧是良药,可以医治烦恼后遗症。
能听劝者,就能远离苦厄,
他是有佛缘之人。
常舍名利,富贵心;
常舍贪欲,菩提心。
真正的惨败,是你摔倒了爬不起来;
真正的放下,是你远离是非并放下。
心中无罣碍,何来烦恼魔?
能排除痛苦、去除烦恼的人,
就是一个能远离黑暗走向光明的人。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GMT+8, 2025-10-28 19:46 , Processed in 0.05603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