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3463|回复: 0

【師父每日 · F言F語 21.4.2021 | 心无所得 心无所住 】

[复制链接]

416

主题

416

帖子

7705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7705
发表于 2021-4-22 14:2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師父-每日

佛-言-佛-语

undefined


「師父每日佛言佛語|心无所得 心无所住

2021.4.21


在佛法中,看破、放下,都是劝人解脱的基本理念。但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,什么叫看破,什么叫放下。他们以为看破就是破碗破摔,放下就是什么都不管。


实际上,看破放下是佛法的智慧取舍,是面对一切烦恼中如如不动的“行深禅定”。绝对不是人间所说的放下一走了之,家也不管,上班也不要了。


烦恼来自愚痴心,

损人利己贪瞋心。

贪名贪利是聪慧,

看破放下是智慧。

无罣无碍无得失,

只管耕耘法布施。


人类的烦恼到底来自于哪里?


实际上“烦恼”就是因为有我相带来的内心世界的“得失心”,


并源于累世积藏在八识田中的“贪瞋痴”。


人一有烦恼首先想到的是“这损害我的利益了吗?”“我不吃亏了吗?”


顺着自己执著的我相观点,才会延伸出“得与失”。


天天在斤斤计较,然后引起瞋恨,再做出愚痴的事情,弄得自己觉睡不好、饭吃不香。


因为自我心中有无数的假设,才会让你烦恼不断。


人间失落是常态,

悲欢离合是虚幻。

随缘放下心态强,

哪有悲欢是实相。


人只要看到可以得到的,就会把自己贪心吊起。


人一碰到要失去的,不但把自己的心情弄得难受,还会让瞋恨心生起。


其实人的一生,包含了多少人间的悲欢。


悲欢是一种感觉。悲过了,没有了;欢喜过了,也没有了。因为菩萨认为这些全部是虚妄的。


经常想一想,我得到了又能怎么样?我失去了又能怎么样?这样你就会“心无所得”“心无所住”。然后在人间,对所有的事情生出“无所谓”。


师父经常跟你们讲,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“不争人间天下事,试看谁能天上行”。


一颗随缘的心,能够和佛法的“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异曲同工。


耕耘实修收获妙,

水到渠成功德浇。

心无所得无所住,

无所畏惧无所故。


人整天看着自己耕耘,然后等着自己的收获,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很重,把自己等待收获的欲望看得更重。


这样的人,其实已经落入了私欲当中。做什么事情都想有回报,哪有佛友欢迎这种修心人。


学佛人,头顶着天,脚踩着地,光明磊落,无私无碍,才能在学佛中精进,同时在人间的事业中也会进步。


人间妙法是禅定,

定能生慧般若进。

虚幻世界瞬间变,

成住坏空舞翩跹。

过眼云烟满大千,

恒心精进把佛见。





更多内容


佛言佛语 >>每日佛言佛语 

undefined

➙专题合集|每日更新 


undefined


1611441695736282.png

音視文|師父每日佛言佛-语

排版|XLFM法界心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9 12:17 , Processed in 0.06188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