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1524|回复: 0

BHFF第七册文摘:21、《学“中观”习“唯识”》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2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21327
发表于 2021-3-16 08:5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BHFF第七册第二十一篇




学“中观”习“唯识”


✦✦✦✦✦

在人间有人关心你是缘,无人关心你也是缘。


也就是说,每个人在人间有很多人关心他,那么这个人是有缘,那么大家都不理他,他也拥有着缘,只是逆缘。


经常有同体大悲的人,他就不会有很多的抱怨,他就会顺着逆缘找到善缘。

同体大悲是什么?

就是人伤我痛,用现代话说就是换位思考。


人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,最容易迷失自己。


感情上顺利了,事业上顺利了,觉得自己什么都很顺利的时候,这个时候人就开始迷惑了,用现代话说,就是人不能被顺利冲昏头脑。


我们凡事不要常以为自己是对的,长期这样,自己就会害死自己,所以要学会自性皈依,之后,你要有觉悟,你的心要正,而且本性要干净,那么你就邪迷不住。


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啊,欲望越少的人,越能知足。


我很知足了,我今天有一口饭吃,我感恩啊;我今天有个地方睡觉,我感恩啊;有这个人间让我来学佛,让我从这个人间能够直接进入四圣道或者西方极乐世界,那我要感恩啊,一切都在感恩中。


在感恩当中,你才能自性皈依。


所以,少欲知足,能离财色。


自心皈依正,念念才能无邪见。


自心皈依正是什么?

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。


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,你的每个念头出来才无邪见,不会看错,所以,以无邪见故。


不要人我、贡高、贪爱和执著。


很多人以为自己不错了,做了很多的功德,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啊,经常抱怨人家怎么怎么不好,这就是自身的贪爱、执著的开始。


要想得开啊,我们在人间吃苦,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吃补啊,补什么?


补你过去所为造成的业障,弥补这个漏洞。吃苦就是吃补啊,你虽然吃苦了,你补进去了。

发菩提心,就是要将清净心转化为清净信,你的心首先要清净,你的信念才会出来。


《心经》里有一句话,“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”。


大家想一想,这句话在佛法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,“以无所得”就是悟无所得,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,叫“悟无”,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,叫“无得”。无得才能断烦恼,才能不执著。


无所得就是无所住,在人间的讲法就叫无所谓,没有了,无所谓了。


不无所得,实际上你真正地把它看穿了,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得的,不无所得即得,你又得到了,你空了,那也是得到了,因为你得到的是空,空才能产生智慧,空才能储存智慧。


“以无所得故”,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,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理解为没有的,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,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,不贪就是根啊。

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,一个叫中观,一个叫唯识。唯识是唯有意识。


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,中观不在内,不在外。


就是说,我们修心不要注重外表,也不要注重内心。


你看一个问题,不把它看成左,也不把它看成右,那你就中性地看问题了。


人家吵架的双方都跟你讲对方不好,你不说这个好,也不说那个好,你站在中间了,这就叫中观。


因为不常见,才能断见,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,我们经常不去接触那些肮脏的、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,那你才能有断见。


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,没有了,你才能中性,你才能中观,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,那就叫断见。


看见了,我认为没有看见,知道的事情,我不认为它是现实,而是虚幻的,所以,我才会有中见开始,用现代学佛人的话说,就是唯物辩证法。


唯识,就是外面、外界、外尘,你身体以外的,全部都是空的,人的内部意识,是唯一的意识。


内就是心,心有外心和内心两种,表面上讲起来,我的心怎么样怎么样,实际上心分很多种啊,外心的感受就像这个心是指挥部,但是它又有很多指挥员一样,指挥员是谁啊?


​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

undefined


白话文摘

粹集至高佛理|妙语禅悟人生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9 06:05 , Processed in 0.05311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