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2877|回复: 0

【精彩k示】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

[复制链接]

1299

主题

1299

帖子

5万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4077
发表于 2021-8-30 19:20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智慧

人生

resize,m_lfit,w_120

佛法人生


佛陀指月启发

众比丘的故事




【点击全屏观看更法喜】



原文节选


2500年前,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天傍晚,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里徐徐地走路。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,突然听见了一阵争论的声音。原来,有几个年轻的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棵大树下,热烈地讨论着。他们太专心了,根本没有觉察到佛陀的到来,继续争辩着。


有一个弟子说:“我认为白骨观在佛陀教授的修行方法中最为重要。”什么叫“白骨观”?就是看人不要看他的表面,要看他的实质,要看他的最后,因为人到最后就是一具白骨。


边上一位文质彬彬的比丘就说:“不对不对,你大概不知道吧?安般之法,也就是数息观,是佛陀亲口传授给罗侯罗的。你知道罗侯罗是谁吗?”“我不知道。”“我告诉你,他是佛陀的亲儿子,佛陀教授给他的,肯定是最高明的、最迅速、最有效的修行方法。”


TZ在这里告诉大家,数息观就是“安般法”,梵语叫“安那般那”。其实就是在念经、修行的时候,数着自己的呼吸,一呼一吸,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”实际上就是收敛你的杂念。它与白骨观是原始佛教的两种最主要的修行方法,被称为“二甘露门”。


故事延续下去,这个法师就说:“佛陀是在什么季节、哪种情况下,将安般法传授给罗侯罗的?”佛陀听到比丘们把他的教法当成了理论学说来研究,有些哭笑不得,故意加重了脚步。比丘们见到佛陀来,纷纷站起来,“啊,佛陀来了”。佛陀微笑着示意他们坐下,自己也坐在了松软的沙滩上,对弟子们说道:“我无意中听见了你们的讨论。你们要明白,我所教给你们的是体验真理的方法,但它不是真理本身,更不是一种学问。你们看见天上的月亮了吗?”佛陀的手指指向了遥远西边的月亮。


比丘们就顺着佛陀手指的方向,看到了一弯浅浅的、不易察觉的弦月。“我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,目的是为了你们更顺利、更快捷地找到月亮的位置,而手指本身并不是明月。你如果仅仅研究手指的粗细、长短、颜色,永远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。”佛陀停顿了片刻,拍拍那个说安般法最妙的比丘的肩头,徐徐说道:“其实各种修行的方法没有高下,只要与你契机就好。比如淫欲重,应该多多地修习白骨观;而容易散乱、妄念横飞的人,就要以数息观为禅修的方法。这就像草药,不管贵贱,对症的药、能治愈疾病的药,就是最好的药。”


一位名叫阿利陀的比丘感动得匍匐在地,抱着佛陀的脚说:“世尊,您说得太妙了,我一定要铭记您的教导,将佛法当作我的灵魂,终生执持不舍。”你们听听这句话,其实很正能量,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佛陀大摇其头,说:“佛法恰似一艘载着你的木筏,我们渡河需要木筏,但它绝对不是彼岸。一个有智慧的人,到达彼岸之后就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。所以,我演说的佛法就像舟筏,是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河流,到达觉悟的彼岸。你一定不要执著它,不要死死地抱着它不放,要懂得及时地脱离它、舍弃它。”


大舍大得,小舍小得,不舍不得。菩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,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。你失去了一种东西,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。关键是我们人要有乐观的心态,相信有失必有得,要舍得放弃,要正确地去对待你的失去,因为失去可能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经验,它预示着你另外的一个获得和成功。


---2018-12-29 马来西亚 吉隆坡


扩展延伸


学佛不应执着于形式和理论

辩论高深的佛学知识对解脱无益


有一位比丘,他非常习惯地思索和观察十四项难题。他经常想不通,他想:“哎呀,这个事情怎么……”习惯地思索,哎呀,这个人间的很多问题。他学佛当中碰到问题想不通,他就去问佛。想来想去想不通,耿耿于怀,坐卧不安。他有一天托着衣钵走到佛的房间,禀告佛说:“哎呀,佛啊!请您好好地解说十四项难题给我听,好吗?若能使我内心彻底明白,我一定拜您为师,做您的弟子。如果您说不出来,我就要另走别的途径去求别人了。”他跟佛陀讲。……


佛说:“你非常地愚蠢,到现在为什么还要说’如果无法回答,我将不做弟子’等等的话呢?我将为那些难免生老病死的人在说法,你这十四项难题全部都是一些争论答辩的法,你这些法对真正的修心毫无益处,讨论这些可能只是一个笑话,有时候更是一些无聊的戏言,你为何有必要去提出这些疑问呢?” 佛继续说,“我纵使回答你,你也未必真正了解,你思索到死也恐怕解释不出来,结果对于生老病死等人生紧迫的问题,你不是照样不懂又得不到解脱吗?


比如有人中了毒箭,亲友想叫医生来替他拔箭和擦药的时候,他还在嘴巴里嘟囔地说‘暂时不要拔箭,我一定要问问你的姓名、出生地点和父母的年龄。然后我也想知道这个箭的来历,出自哪一座山,用什么树木造的,用什么羽毛当箭翎,箭头用什么铁打造的。至于弓,又是来自于哪一座山的木头,而且那些毒药出自何处,属于哪一个类型,如何称呼的?’是否要完全确切知道这些疑问之后,你才允许医生帮你拔箭和涂药?”


佛陀讲了这么多的问题,在说明什么呢?佛陀接下来问这个比丘:“必须要待他知道这些详情后,你认为才应该帮他拔箭吗?”这个比丘说:“佛,不必知道。倘若等到他完全知道,这个人早就活不成了。”佛说:“你的情况也不例外啊。你看那些邪见之箭,涂上毒药,它实际上已经射入了你的心里。你想拔出此箭,当我的弟子;但你不打算拔出箭,反而想要解决世间之常与无常、有边与无边十四项难题里这最难的几道题等无聊的问题。为了找寻这些难题的答案,还没有得到答案之前,你可能早就丧失了智慧的性命,你就跟畜生一样沦于死亡,无异自己投进了黑暗里。”


佛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经常迷惑于这些事物当中,在研究这些事情当中,在辩论这些事情当中,你会损失,因为你的时间损失了,你会失去智慧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,如果你跟一个没有智慧的人,经常跟他辩论的话,你的智商会下跌的。所以无聊的辩论佛不回答,佛陀当年有很多人问佛很多问题:“佛陀,这个世界是有还是无?是是非,是有非无?”佛陀当年佛性里面讲过一句话,你们记住了,叫作“无记”。“无记”是什么?“我不回答”就叫“无记”,大家明白吗?


---白视频 116 集【自在解脱是慧命】


XLFM法界心




更多精彩内容

學佛入门>>佛法人生

专题汇总





resize,m_lfit,w_120




他可以救您的





 


 


 


 








resize,m_lfit,w_120音文|佛法人生resize,m_lfit,w_120




undefined


resize,m_lfit,w_120编辑排版如有不如理不如法resize,m_lfit,w_120

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、请护法菩萨慈悲原谅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9 05:44 , Processed in 0.05171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