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善公主听到父王驾到 ,急忙站起身来 ,带领一班僧尼 ,鱼贯而行出了禅堂 ,一直来到山门外候驾 。大约等了一个时辰 ,才看见先头开道的骑兵 ,接着护卫执事蜂拥而来 ,转眼间妙庄王已到 ,大臣们尾随在后面 。三公主带着一帮僧尼 ,在路中间跪拜迎接 。观礼的百姓 ,也都匍匐在大道两旁 ,不敢喧哗 。
妙庄王的御驾马车 ,直到天王殿前才停下 ,下了车 ,便一路不停的走到禅堂 ,众大臣在外边候命 。三位公主重新见过父王 ,然后在旁边伺候着 。坐了一会 ,妙庄王下令各殿点亮灯火蜡烛 ,等他焚香祷告之后 ,再替三公主完成剃度大礼 。下面一声答应 ,过了不多时 ,来报一切已经预备妥当 。
妙庄王起身 ,带着三位公主来到正殿 ,文武百官在后面跟着 。正殿上香之后 ,又到罗汉堂和伽蓝阁 ,都上香祷告一番 。其余天王殿等地方 ,派大臣代为祈福 ,然后回到大雄宝殿 。
尼僧们已开始撞钟击鼓 ,朗声唱经了 ,妙庄王在中间坐下 ,妙音公主站在上首 ,手中捧着一个玉盘 ,盘中放着一把锋利的金刀 ;妙元公主站在下首 ,手中捧着一个钵盂 ,盂中盛了半盂清水 ;保姆 、永莲也站在两旁 ,一个手捧黄色袈裟 ,一个手拿僧鞋僧帽 ;大家都屏住呼吸 ,凝聚心神 ,四周一下寂静无声 。三公主已换了平民百姓的服饰 ,混杂在僧尼的队中 ,一同念着法经 。
观天象的司仪官跑上殿来 ,奏称良辰吉时已到 ,妙庄王便宣妙善公主上殿 ,开始大典 。只看到执事的随人在前面举着一对经幡大旗 ,提着一对香炉 ,引着三公主从僧尼中走出来 ,到妙庄王面前跪拜下去 。
妙庄王开口说 : "儿啊 !现在我和你还是父女 ,等一会儿就是陌路人了 !但愿你出家之后 ,能刻苦修行 ,光大佛门 ,使后世的人都景仰你的风采 ,愿你能得道正果 ,肉身成佛 !更愿你能宏扬佛法 ,救度世间的苦难 !现在你先到佛祖面前虔诚祷告 ,然后父王为你剃度 。 "
公主拜了三拜 ,站起身来 ,走到佛祖面前 ,三叩九拜 ,心中默默祈祷 ,发过出世的宏愿 。然后回到妙庄王跟前跪下 ,妙庄王从白玉盘中取出金刀 ,将妙善公主的头发四下分开 ,露出脑门 ,在她头上剃了三刀 ,不由得一阵心酸 ,眼中久藏的两股热泪 ,夺眶而出 ,手中的刀 ,也因双手震颤 ,摇摇欲坠 ,心中虽有千言万语 ,嘴上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。
旁边执事的尼僧 ,看到这种情形 ,生怕金刀掉在地上 ,忙跪前一步 ,从妙庄王手中接过刀来 ,将妙善公主的头发 , "苏苏 "地一剃 ,瞬间 ,就变成一个光头 。
妙庄王又从二公主手里取过手巾 ,在钵盂中蘸了清水 ,在光头上擦拭了一下 ,亲自拿过袈裟 ,替她披上 ,又赐给她僧帽 。妙善当场换好 ,合什拜过妙庄王 ,站起身来 ,重新参拜佛祖 ,看上去和尼姑没什么区别了 。
妙庄王见此情形 ,不忍久留 ,就下令摆驾回宫 ,二位公主也跟随在后面 。妙善率领群尼 ,一直送到天王殿外 ,最后都匍匐在地上告别 。妙善口口称 : "贫尼妙善率领全寺僧尼 ,恭送大王御驾回宫 ,愿大王万寿无疆 ! "
妙庄王与两位公主 ,一听如此称呼 ,心上不由得一阵说不出的难受 ,话也哽住说不出来 ,只好将手招了一招 ,各自上车而去 。妙善见他们走远 ,才站起身来 ,带领群尼回到寺中 。
观礼的百姓们 ,见大典已经完毕 ,再没有什么可看的 ,也扶老携幼 ,呼儿觅女地纷纷散去 ,金光明寺这才清静下来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