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1007|回复: 0

睡前一听|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

[复制链接]

1277

主题

1277

帖子

4084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4084
发表于 2023-7-27 11:2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薪火相传 于 2023-7-27 11:21 编辑


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

[点击聆听]



人的开心、快乐、悲伤都是随着心在动,万物唯心造。你的心识在变化,你心认为“我现在很安静,我现在很安静”,你可能就安静了;你的心认为“我怎么这么烦躁?我控制不住了”,你就真的会控制不住。这就是你的心。所以你的思想和内在的分别心、观念,都会让内心起波涛。就等于一个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想法的,他的心很平静,像大海一样;但是他逐渐长大之后,在他人生的风浪中,风风雨雨中,有了风,有了浪,这个孩子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,他的主观意识开始变化,第六意识开始成长。等到他第六意识慢慢地成长,长成后,慢慢地变成一个习惯性的思维,那么他就产生了喜怒哀乐。为什么叫习惯性思维?过去科学家做个实验,跟小孩子说“哭”,就做个脸相给他看“笑”;然后跟小孩子说“你笑啊,你现在开始笑”,然后就做个哭的样子给小孩子。这孩子就是根据你所讲的“笑”,他就哭;你说“哭”,他就笑。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东西,这是第六意识在慢慢成长。你接受了哪些后天的习惯性思维,你就产生了哪些喜怒哀乐。


所以人的第六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第六感觉。我们经常说第六感觉,它是一种感情聚合的交织点。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,又有恨,又有痴,又有贪,有时候又觉得很快乐。有的人为什么皮厚?在骗人家的时候,他心还在想“我不是也被人家骗过吗?所以我骗他是天经地义的。”所有的这一切,当你的意识——这种肮脏的和干净的意识,存在于第六意识中,你实际上要学会,在第七意识之前很快就要把自己第六意识的感觉梳理干净,要返回到自性,归到本体。佛法讲的就是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性,只有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性,才会拥有佛性。


师父现在正在跟你们讲思想。你们本来没有想过很多事情,因为师父讲的话引起了你们的思维。我不讲,你们不会去从这方面想吧?我一讲,你们从这方面去想了,你们就会对师父的话产生分别心。有的人就觉得师父讲的话对,有的人就讲不对,那是不是对师父的话产生了分别意识了?所以产生“讲的对”和“不对”,那就是“感而遂通”,都是由感觉开始的,人这个感觉,而使自己的思维慢慢地随着某一个感觉的概念而变化。比方说我看见了某一个人,我开始没觉得他很会吃,每一次看见他都吃得很多,那么我慢慢地思维感觉着“哎呀,这个人怎么吃得这么多”一个概念,每一次都看到“怎么吃得这么多”,那么这个“这么多”就是一个概念。那么在我的心里就会产生变化,一看见他就产生了一个概念叫“吃得多”。所以在第一个思维之后,学佛人要懂得怎么来改变呢?就是当一个思维过后,必须在第二个思维还没有开始想之前的当中,就必须看清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。


这师父跟你们要举例子了,因为讲得很深。比方说,你今天在想佛法某一个问题的时候,比方说吃素,“吃素啊,吃素是蛮好的,但是吃素的人为什么吃蔬菜啊?蔬菜它也有生命的,植物也有生命的。”好,第一个意识已经开始想过了,第一个意识是“吃素很好”;第二个意识是“吃素,那么植物也有生命的,那么我们吃植物对不对?”这是第二个意识。在第二个思维还没开始之前的当中,你必须看清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,就是要认为第二个想法是错误的,你必须知道“我们不杀生而吃素”,所以你就把第二个思维——要跟进的那个思维,完全要回归到“一元”这个基本理论中,也就是回归到第一刚刚你认识到的“吃素是好的”这个理论中,而不应该产生第二个虚拟的设想,那么用第三个正确的思维来取代第二个思维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吵架,第一句骂出去之后,他知道这句话骂错了,他后面一定是比较软的那种话出来了,不会跟人家继续吵了。听到大家说你不好,当你第一个想法是“我怎么不好了?他们又在胡说了”,当你第二个思维想去跟他们评理、争论的时候,在这个想法还没出来之前,要有马上感到“我要想通,我要取消第二个思维”,你马上就会想“谁都会被别人讲”,而用这个归还到本体的正能量的思维来打消第二个思维,实际上就是“寂然不动”,就是回到第一个思维中。不要让第二个思维来扰乱第一个思维,这叫寂然不动。也就是说一个人冷静了,就算一句话讲错了,第二句千万不要再去弥补了,越弥补越糟糕,叫做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”。


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,找到佛性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,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止观”,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;叫你“止语”,不要再去讲了。这就是参禅,这就是六波罗蜜中的忍辱之心。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,当意念一起来的时候,就要有修养和精进忍辱心,又要有寂静的功德。明明知道欲念会让你上火、争吵,你要用自己寂静的冷静心,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压下去,去纠正它,从而形成忍辱之心。佛法讲来讲去,讲到后来就是做人,你有这种内在的理解力,你还会跟别人吵架吗?还会跟人家闹吗?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靠着内涵、内修、禅定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,破除了多少贪瞋痴慢疑。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。


—— 《白话佛法》开示第一百零一集(上) ——





更多精彩

>>  睡前一听目录  <<

点击进入|自动更新


早安心语

晚安心语

睡前一听


初学入门

婚姻情感

素食人生


每日功课

法门介绍

专题汇总


  点击按钮直接进入  



随喜转发  功德无量

--END--



 睡前一听 

 下一篇 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9 23:23 , Processed in 0.06100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