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学习
查看: 1492|回复: 0

五戒之“戒偷盗”—— 守不偷盗戒的重要性(二)

[复制链接]

4655

主题

4655

帖子

1万

积分

实习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4518
发表于 2023-11-6 13:44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- 点击图片到达汇总页面 -

守不偷盗戒的重要性

摩尼珠在转动是什么意思


男听众:梦见莲花芯上像水晶的球在转动。师父之前说过摩尼珠在莲花的芯里,请问摩 尼珠在转动是什么意思? 


台长答摩尼珠转动的话,就是你的本性在转动。举个简单例子,人家叫你去偷东西, 你说:“这怎么可以偷东西啊?五戒里边偷盗,我学佛人怎么可以有这种情况?不管是什么 样情况,我都不能参与的。”你所有的后面这些想法,就是你的本性在动,就是你的摩尼珠在转,智慧在散发出光芒(这个莲花是做梦人的莲花吗?)都有可能的,他的摩尼珠转了,就 是他自己的莲花。 


——《玄艺问答》2020 年 05 月 22 日



你们知道吗,有一个少年教养所,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批知名人士和教育专家去和那些犯 罪的孩子交谈。交谈的结果是,百分之八十的孩子以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。百分之三十 的孩子说:“我爸爸妈妈能够做,为什么我不能够做呢?为什么不把我爸爸妈妈抓起来,却 把我抓起来?”很简单,爸爸妈妈是老手,没有被人家发现。而小孩子做这些事情是新手, 没有经验,很容易给别人抓到。举个例子:像 Woolworth、Coles 这样的大超市,每天都会 有很多偷东西的人被抓到,一把牙刷都不想付钱。这就是人的劣根性,很可悲啊。所以增长 智慧是最重要的。 


——《白话佛法》第三册第 16 篇《讲佛理—悟人生,谈六道—惜佛性》




所以要记住:有缘的种子要等到缘分的到来才会发芽。如果是好的种子,等到它缘分到 来的时候,它才会成熟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你小时候喜欢偷东西,现在你一直避开,控制自 己不去偷东西。这个恶的种子虽然在你的身体里,但是它不发芽、不长大,就像没有一样。 如果你纠集到一帮坏朋友,他们都很喜欢偷东西,那么你小时候的坏习惯在他们的身上得到 了磁场,这个恶缘就成熟了,你就会和他们一起去偷东西了。所以我们不要做坏事,不要去 碰那些不好的缘分,如贪、瞋、痴、去偷、去抢等等。如果我们能去抵制它的话,还有一个 很好的优点,就是加速善缘的成熟。因为你们没有恶的缘,你的善缘就会越来越快的成熟。 为什么有的人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不灵呢?因为他身上有很多的恶缘没有消掉,所以他求菩 萨就不灵;如果他的恶缘越来越少了,他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磕头,一求就灵了。就说明他是 一个很干净的人,菩萨一看就会帮助了,对不对?反之,如果你善缘很少,没有做很多好事、 善事,没有去做功德,是不是加速了恶缘的形成呢? 


 ——《白话佛法》第三册第 19 篇《善恶果报,唯人自招》




现在在这个世界上要实修。实修靠什么?实修要守三戒。第一戒,守戒条,就是戒律的 条律,就是经常要阅读,遵循每条戒律,对照自己,约束自己,指导自己的生活。第二,守 戒体,“戒”有一个“体”的,现在人们说媒体、什么体,就是体。“守戒体”就是:要选择什么样的事我可以做,什么样的事情我不可以做,依佛理而行,常思因缘果报;第三,守戒 行,就是行为准则。我今天做的所有事情,有没有遵照戒律戒条?像不像一个菩萨?我今天 能不能穿着义工服跟别人吵架?我能不能穿着义工服跟别人抢饭吃?面条不够了,怎么办? 晚一点吃,照样有吃啊,不要去抢。 


戒行是行为准则,依戒律而行,要融入生活中,化作一种自然的习惯。比方说,你们从 现在开始让自己养成习惯:不管谁帮你做点事情,“谢谢啊!感恩啊!”老公帮你做事情, “谢谢啊”。过去中国文化上讲“礼多人不怪”,你很客气,人家不会怪你“你怎么这么礼貌啊? 你很有毛病啊!”你越跟他说“谢谢啊!感恩哦!”他越觉得自己惭愧。所以一定要礼多, 一定要把它养成一个习惯。就像很多人刷牙天天要刷,脸天天要洗,你把反省自己身上的毛 病看成天天要做的事情。今天一起来,“我骂人了吗?”“没骂。”很开心。“我今天讽刺别人 了吗?”“没有。”很开心。“我今天嫉妒别人了吗?”“没有。”像菩萨了。就是这样养成习惯。 一想要嫉妒别人了,“哎哟,不能”,从来不嫉妒别人,成功了,把它养成为一个好习惯。菩 萨都有好习惯的。菩萨的好习惯是什么?碰到事情就慈悲,碰到事情就想帮助别人,这就是 菩萨。你们要把这些好习惯全部放在心中,那么你们才能到天上跟菩萨在一起。否则,菩萨 一碰到你们就想慈悲施舍给你们,你们一看见菩萨就想问菩萨拿东西,“菩萨给我加持吧”, 等到哪一天跑到西方极乐世界,“阿弥陀佛,我终于来了,看到您了,您赶快给我加持吧。” 境界不一样啊!所以,好的自然习惯就一直好下去,不好的自然习惯……有些人有一个不好 的习惯:喜欢拿东西、偷人家的东西,喜欢看见没人动的、没有人用的东西,他就拿走了藏 在口袋里,而且拿过还忘记,最后人家说:“我东西到哪里去了?”“没有啊。”他真的不知 道。“你摸摸口袋。”“你看看我有吗?哎哟,真的在这里。” 


遵照三戒法,你慢慢地这么戒,你会有戒相出来。戒相就是庄严之相。今天守戒的人是 不是庄严?我举个简单例子,没有守戒的人跑出来,看见一个女孩子很漂亮的,“咿——”来 了吧?守戒的人不看,“我学菩萨的,我不能动这种意念”,庄严相了吧?穿着法师的衣服, 如果跑到外面看见一个女孩子居士很好看,“咿——”,他穿着袈裟,是不是马上就出事了? 你们今天虽然没穿袈裟,但是你们要守戒,你们的脸相就是戒相。如果你们很庄严,不跟别 人争斗,不骂人,出来就是很庄严。“爸爸,这个东西怎么样,可以吃吗?”“爸爸,你先吃 吧。我要先人后己。”孔融三岁让梨,什么事情都让别人先得,什么事情都想到别人,相貌端 庄。看见女孩子,全部视为自己的姐妹,看见所有年纪大的人,全部要视作自己的长辈,你 这样才会有戒相,脸才庄严。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到庙里去,看见菩萨像个个都跪下来就磕头?庄严啊! 


——2015 年 04 月 12 日新加坡《世界佛友见面会》开示




修行中如何把握坚持而不执著,随缘而不放弃


:观世音菩萨开示在世人修习佛法:一、不可执著;二、不起攀缘;三、忌无明;四、 需懂随缘无碍的真理。从中可见,不执著和随缘无碍对修行人的重要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修行 中,对有些事情如果我们坚持了,也许我们就成功了;如果我们随缘了,可能就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机会。对有些原则的问题,如果执意坚持了,有的同修就会认为是执著;如果随缘了, 有的时候就会造成不如理不如法的结果。请师父慈悲开示,在我们的实际修行中,如何把握 坚持的同时不执著,随缘的同时不放弃?



:任何的矛盾来了,就促使你更好好地努力。你不执著就是开悟,开悟了就不会执著。 你不想做坏人,你就要做好人,你说“我又想做好人,又想做坏人”,你是个好人吗?举个简 单例子,过去你有个习惯——偷东西,“执著”叫偷东西,现在又想偷东西,又不想偷东西, 那你到底想偷东西还是不想偷东西?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?你今天不想偷东西,索性就改 掉这个毛病,就是个好人。做好人怎么可以偷东西啊?偷东西就不是好人。今天我一会儿做 坏人,一会儿做好人,你就不是个好人;今天又想做菩萨,又有人间的贪瞋痴,你就不是个 菩萨。 


——2017 年 02 月 17 日新加坡《世界佛友见面会》提问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法界心

GMT+8, 2025-10-29 02:02 , Processed in 0.05711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